青诉
租房客中的“新青年”
结业榜首年,95后杭州姑娘文艺换了4份作业、3个居处。
就像城市留鸟相同,她拉着行李箱,徜徉在高级单身公寓和家之间,会由于开端或完毕一份作业而频频替换居处。文艺的换房途径与求职途径共同。她做过最短的一份作业只要一个月,而决议“租哪儿”的时刻常常不过几个小时。
她几乎不考虑换房本钱。为了离作业单位更近,先后入住过35平方米和56平方米的两间LOFT公寓,每次签完租房合同,都住不满4个月,违约金累计迫临万元。
上一年年末由于长时刻“败家式”租房,文艺花光了身上一切积储,灰溜溜地住回了爸爸妈妈家。
关于文艺这类“换作业便是换房子”的消费式租房人群而言,居处和单位的挨近程度最重要,其次才是租房本钱。
日前,闲鱼发布《租房幸福感陈述》,针对闲鱼租房的渠道用户进行了为期13天的调研,内容触及搬迁频率、月收入水平、房租水平、年纪层次、租房偏好,以及租房的幸福感打分等,终究收回问卷1.5万份。数据剖析发现,新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了一些租房新人类:如行李箱式租客、包工头式租客、厕所占领者、群居派等,他们均为新日子方法的代表。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作业与社会方针系教授吴帆表明,年轻人重视日子质量、崇尚安闲、随意、不受捆绑等喜爱表现了不同的住宅组织,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租客。这些不同的“租房偏好”刚好反映出年轻一代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张扬的特性。他们经过“租房”体会不同的人生:或广泛交朋友,或垂青私密空间,或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高房价的重压下,灵敏的租房方法能够更好地满意年轻人对日子质量的差异化需求。
不热烈不舒畅的群居派
榜首次租房,文艺挑选了高级小区里的单身公寓,月租3600元,占薪酬的一半。为了寻求“热烈”,她仍是咬一咬牙搬了进去。
没多久,她便发现同一楼层的20多位住户,谁都不爱理睬谁。每个紧锁的房门背面,都是各自的国际。
一个人看剧、煮饭,文艺觉得自己被孤单“打透”了。她想着,要是有街坊小姐姐能和自己一同打个游戏,一同打发韶光就好了。每天总有那么几个时刻,“想要扯开喉咙放声大喊。”她还期望自己的居处有台球桌、咖啡厅、酒吧等公共空间,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
文艺点评自己“神往热烈,爱交朋友”,是典型的“群居派”。有时,她的微信一天就能“扩容”十几位老友。
“城市留鸟的出现,是顺应着‘拎包入住’的租房趋势出现的”。在闲鱼租房事务负责人张世民看来,城市越来越大,上班路程越来越远,许多租客挑选在作业地址周边租房,在作业、愿望及日子间安闲切换。他们不想买更多的日子用品,期望租房像住酒店相同便利。
作业第三年,设计师梁美与5位朋友租下了一套240平方米的房子。这套“超级大房子”有6间卧室,2个客厅和7个卫生间。“由于太孤单了,每天和人没什么沟通,周末大部分时刻都在加班或许补觉。”此前,梁美和生疏人租住在单位邻近的小两居。她想要“热火朝天的日子”,想具有像美剧《老友记》一般的日子气氛。
两个闺蜜和她有相同的主意,3个“风趣的人”也参加她们。
搬进房子是在冬日的一天。榜首个月,她们特意少加班、早回家,每天聚在一同吃饭,给房子攒人气。但没过多久,我们就表现出了“交际之累”,决议“少点故意,顺从其美”。
“顺从其美便是各自加班,偶然家庭聚餐,无法每天都热热烈闹的。”但梁美“一点儿也不绝望”,一次急性肠胃炎发生,3位朋友一同将她送进医院,这让她觉得温暖。
梁美觉得6个人的群居日子“独立又夸姣”,既保持着各自的日子方法,“也都在间隔互相1.5米的当地。”
“茕居和群居相同都是北上广等都市青年典型的日子形状。关于群居青年而言,由孤单感产生了合租的需求,渐渐演化,市场上就出现了集中式公寓的形状,许多年轻人爱上了这种日子形状。”张世民说。
100%的卫生间占有者
胡尤是一个100%的卫生间占有者。在月薪跨过1.5万元那年,他以每月4000元的价格在上海徐汇区租到了一间15平方米带有独立卫浴的主卧。
这间每月“耗资”1000多元的3平方米卫生间,满意了胡尤对日子私密性和稳定性的需求。他能够不必常常和生疏室友打照面,还不必再花心思忧虑他人的卫生状况。曩昔没有独卫时,胡尤觉得室友们轮番用后的卫生间湿润、杂乱,卫生状况非常堪忧。
北京0.55个、上海0.49个、杭州0.61个、广州0.62个、深圳0.46个、成都0.81个……根据租房渠道数据,调研陈述显现了各地区租房青年均匀具有的卫生间个数。
《陈述》显现:卫生间占有率100%成为租房幸福感的分水岭,共享卫生间的状况与租房幸福感密切相关。一个可贵的独立卫生间,成了新时代租房青年寻求幸福路上,租房配套中的“硬杠杠”。
于此相照应的是,曩昔一年,闲鱼租房量增加2.8倍,其间“一居室”租房增加近4倍。
胡尤对此深有同感,更多的时分卫生间的这个“三平方米”让他减少了活动,提升了幸福感。两年来,与他合租的80后、90后青年租客换了又换,只要他屹然不动。
“一套房子里住着五六个租客、男女共用一个卫生间,卫生和便利程度都过不去。”胡尤以为女人租客的频频“逃离”和没有一个独立卫生间有很大联系。2014年留学归国后刚到上海打拼,拿着7000元的薪酬,胡尤最开端只能租个次卧,每天一早醒来最为难的时刻莫过于和室友“抢”卫生间,我们都赶在8点上班,有时等上十几分钟厕所门还关着,他只能挑选去邻近的公共厕所。
胡尤以为,结业5年后面临巨大的作业压力,自己不再热衷于交际,更享用孤单和安闲,要是再选房子,他会优先考虑居处与公司间隔及是否有独立卫生间,其次才是价格和房间朝向。
“95后、00后进入社会后,全体的需求与80后有显着不同。新都市青年更介意自己的体会和需求是否被满意,而需求也越来越出现多样化”。查询中的大数据反映出新趋势——“孤单派租客”的出现和近年来备受重视的“空巢青年”集体非常契合,脱离家园独安闲异乡打拼的年轻人,有了必定经济能力之后,会自动挑选更为孤单安闲的日子方法。
他人的房子,自己的日子
“奔三”的江雷一面创业,一面预备着MBA(工商管理硕士)的考试。一年多前,他租下一间23平方米主卧,房间里有独立卫浴和小阳台,每月4800元租金。在他看来,自己租的房间尽管经过间隔改成了四居,但更像是“没有厨房的一居室”,是归于他的完好、独立的日子空间。
入住前,他决议精装一番。在“大环境”上,他铲掉了原先有些腐掉的木地板,换上性价比较高的复合木地板。墙面则选用了和地板风格共同的墙纸。嫌灯具风格太老,江雷又购入品牌灯具。此外,卫生间的花洒、大理石台,江雷都逐个替换成了自己喜爱的“欧式风格”。
一个月后,房子出现了他抱负中的姿态。前后他共花费1.1万元,加上占用一个月的租期,实际本钱近1.5万元。 房东没有阻止这位“包工头式”租客的行为。究其原因,江雷觉得,由于没有损坏房子,并且换后的物品都高于原物价值。
入住后,他又增加了单开门的小冰箱、刚好放进卫生间的洗衣机。“我宁可多赚钱,不能少花钱,许多时分在家里作业,环境要舒畅一点。”江雷说。
自大学结业以来,江雷一直在创业的路上。他戏弄自己,项目死了许多个,屡败屡创。上一年,新的项目有了起色,他搬离了之前老旧的出租房。在那个小区环境老旧,只能作为结业时过渡期的房子里,他只增加了简易衣柜,“那时还不到谈日子的时分吧。” 他慨叹道。
“我的作业强度大,不能承受昏暗及今日这块墙掉皮、明日那块掉皮的环境。”江雷觉得,现在“有了必定的日子理念和资金支撑”,自己能够依照心意改造自己的日子空间。
“房子是租来的 ,但日子是自己的。”作业的第九个年初,王乐乐只身来到杭州,入职一家闻名的互联网公司。她暂无购房目标,只得暂时租下了一套89平方米的两居室进行过渡。
房子带精装,经历过几波租客。王乐乐还记得榜首次看房时的情形:瞧着脱落的墙体,挂满了油渍的灶台、油烟机和散发着异味的空调。自己一度计划作罢,但瞅着价钱适宜,终究仍是租了下来。
签完合同后,她决议“花点钱,让日子更夸姣”。先将墙体刷成白色,在裂缝处铺上壁纸,随后置办了新的马桶和洗衣机,一起将空调、冰箱和油烟机做了深度清洁,一前一后花了8000多元。
“环保问题”是王乐乐最介意的。她花了两天时刻在小区周边的大型建材市场里,挨个问了一圈后才定心购入了3桶某牌子的乳胶漆,就连壁纸也是自己去建材市场精心挑选的。
经过两个周末的调查,王乐乐发现,建材市场里,壁纸的价格良莠不齐,有的极高,有的极低。终究,她选中了一款带有浅灰色底纹的环保型壁纸,由于是“尾货”,商家打折出售,归于中等价位。
王乐乐觉得浅灰色看上去洁净、素雅,契合心里对美的寻求,最终,了解到贴壁纸的胶更重要,她还特意买了环保的糯米胶。
王乐乐算了笔账,花两个月的房租把房子改造一下,过渡两年,平摊到每个月才几百元,而换来的是较高质量的日子。
“不改造你会觉得你对日子是迁就的。”她以为一个人“离乡背井”来到一座生疏的城市,决不能亏负自己,“作业一天回去,你要是不把自己的日子弄好一点,多冤枉自己啊。”
最开端作业的几年,与朋友合租,王乐乐也会动手简略地给房间换个窗布,铺个地毯。现在房间的灯泡坏了她也挑选自己出钱找人修补,她始终以为,“日子是自己的,过渡期也要舒舒畅服。”
“无论是职业挑选仍是住宅方法的挑选,新时代的年轻人将越来越多地跳出传统的社会等待与捆绑,愈加重视自我感触、日子质量与人生趣味,遵照自主性挑选,充共享用当下的人生”。吴帆以为,在这些年轻人眼里,住宅既不是一种财物,也并非一种出资方法。一方面,他们不愿意做蜗牛,担负住宅贷款的重压,困难前行;另一方面,经过灵敏的租房方法,他们极具创新力,让住宅回归日子自身,从中寻觅喜爱的寓居趣味。
(文中文艺、胡尤、王乐乐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陈卓琼 记者 马宇平 来历: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