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看来,记者,是新闻的传播者,更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是信息的收集者,更是故事的倾听者和情感的传递者。
这一年里,新京报的记者们用一个个鲜活的报道,与新闻主角们共同讲述一个个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故事,展现出人性光辉与社会责任感的融合。
在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新京报推出第三期警察特刊《人在警途》专题报道,以 “新警察故事” 为主题,描绘了9个“小众”的警察形象,聚焦警察群体的工作与生活,展现了警察职业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他们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向读者呈现一些“不一样的”警察面孔。
这是新京报连续第三年推出警察特刊,角度各有不同,但故事依然生动,涉及的人物地域广(京、沪、浙),警种面广(森林、铁路、刑侦、监狱、特警),故事细节丰富感人,透出平凡人物的不平凡,展现了警察的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对于促进警民关系、传递社会正能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龙年春节来临之际,新京报推出《2024,打个call吧!》春节特别策划。活动中,旅客可以在电话亭中拨打新年电话,表达对家人、朋友或自己的祝福。此专题通过对参与者的采访和记录,深入挖掘了每个故事背后的情感,创意独特,故事丰富多样,主题契合节日氛围。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平台,也为春节增添了一份温暖和感动,同时也为媒体的春节报道和活动策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故乡里的中国》春节特别策划,以 “故乡里的中国” 为主题,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将视角聚焦于故乡,抓住了人们在春节期间对故乡的特殊情感和关注,主题鲜明且富有情怀,在读者中产生共鸣,引发广泛的讨论和传播。
全系列包括15篇报道,集结成深度周刊在报纸端推出,更有“家”“国”关系的韵味。以深刻的主题、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温情的故乡里的中国,也为春节期间的新闻报道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2024年2月29日,新京报正式推出“新京公益”品牌,并在新京报App开设“新京公益”频道,集合各行业的公益内容及资源,发挥主流媒体在向上向善道路上的创新与担当,新京报也从媒体的记录者、观察者、监督者升级为社会公益的服务者、赋能者。
《新京公益》新刊首秀,第一期聚焦“国际罕见病日特别报道”《被照亮 想成为光》。选择国际罕见病日进行特别报道,凸显了对罕见病群体的关注,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价值。通过案例故事呈现、全面深入报道,以及多方面探讨,不仅展现了罕见病患者的困境,也强调了他们的积极力量和对生活的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有温度有感动。
春运是中国特有的大规模人口迁徙现象,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新京报记者和K589次列车上的人们一道,共同度过这“绿皮车”上的除夕夜。报道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元素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用一个个细节画面和场景的呈现,展示社会百态,行程记录完整,细节丰富生动,具有人文关怀价值。
该报道选取了包小柏利用 AI “复活” 女儿这一具有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事件作为主题,在当下AI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死、科技与伦理的关系不断探讨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报道不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陈述,还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包小柏作为一位失去女儿的父亲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历程,在科技话题的基础上,展现出了浓厚的人文关怀色彩,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孤独症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在世界孤独症日,新京公益推出《走进孤独症的世界》专题报道,展现了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尊重和关怀,对于提高社会对孤独症群体的认知、理解和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
器官捐献是一个涉及生死、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重要议题,这篇报道选择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群体作为切入点,通过丰富的内容、客观的态度和人文关怀的体现,为读者呈现了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群体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器官捐献事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篇逝者报道,通过丰富扎实的生活细节,深度还原人物事迹,文字平实感人,内容细致动人,将一个凡人英雄跟北京这座温情城市紧密联系起来。
感动社区人物评选已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该活动深入挖掘并报道了社区中那些热心公益、甘于奉献、团结邻里、见义勇为等具有高尚品质和行为的人物及事迹。这些榜样的力量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向上,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新京报通过这一活动将笔尖和镜头对准基层,展现了媒体对基层百姓的关注和关心,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日前,富裕县富裕镇林源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该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12月。支部聚焦“六好”党支部创建标准,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夯实组织基础、...
东南网11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夏菁 通讯员 蔡惠婷)为弘扬无私奉献、诚信为本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近日,由厦门市翔安区委文明办主办的“榜样与我面对面”暨“翔安二十年...
为营造“顺义好风气”,顺义区又推新举措。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顺义区已投递出900多封表扬信,先后被投递至当事人及亲属所在单位、学校,表扬好人好事,营造“顺义好风气”。他们当中,有积极化...